索引号 11330206002954473U/2024-194238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成文日期 2024-0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索引号 11330206002954473U/2024-194238
组配分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成文日期 2024-0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宁波市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规划评估,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北仑区人大常委会《中国竞彩网听取和审议宁波市北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实施方案》等法律和文件要求,对《宁波市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2025)(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形成本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根据《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重点评价实施进展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评估的规划指标为全区数据,时间节点为2023年6月。

一、“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实现情况

(一)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十四五”规划实施两年半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北仑区全面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实施“双城”战略,聚焦“双一流双示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推进“六促六优”专项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筑绿色之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美丽北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奏协调之曲,城乡品质持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更加富足;走共富之路,民生福祉稳步改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质效提升、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协调共享、生态文明、现代治理等六大类31个主要指标,经初步统计显示,除“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作为约束性指标按市政府下达给北仑区的年度目标实施外,其余的30个指标绝大多数达到或超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详见指标实施情况表)。

北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前半期实施进展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2021年

2022年

2023年上半年

前两年平均增长(%)

执行情况

总体评判

指标值

增速%

指标值

增速%

指标值

增速%

质效提升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020

3000

预期性

2383

8

2631

4.2

1274

3.4

6.1

进展良好

2

财政总收入

亿元

612.1

1000

10.3

预期性

781.1

27.6

905.3

15.9

515.1

-7.8

21.6

进展良好

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4085.6

7000

11.4

预期性

4999.3

21.7

5499

8.2

2541.8

-6.2

14.8

进展正常

4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500

2500

预期性

402.3

5.5

460.6

14.5

209.8

5.1

1073(累计)

进展滞后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73.1

450

3.8

预期性

404

8.3

413.4

2.3

214

11.8

5

进展正常

动能转换

6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35

45

预期性

26.1

24

28.6

进展滞后

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58

60

预期性

68.6

70

68.3

进展良好

8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37

47

5

预期性

39.1

5.8

43.3

10.7

进展良好

9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45

3.2

预期性

2.46

2.62(预计)

进展滞后

10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32.3

40

3.9

预期性

34.6

6.3

37.8

8.3

38.3

7.3

进展良好

结构优化

1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7

50

预期性

48.9

50.2

52.5

进展良好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3101

4700

8.5

预期性

4145.2

30.9

4518.6

9.2

2174.8

0.1

19.6

进展良好

13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8.6

46

预期性

13

57.5

13.3

2

14.3

49.9

40.6(累计)

进展良好

14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66.5

70

预期性

69

69.6

进展良好

15

单位建设用地增加值(GDP)产出水平

亿元/平方公里

8.8

12.5

7.5

预期性

10.3

17

11.4

10.6

13.7

进展良好

协调共享

1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5.2

与GDP同步

预期性

68120

8.5

70750

3.9

6.2

进展正常

17

城镇调查失业率

%

4.7

﹤6

预期性

4.3

4.2

4.6

进展良好

18

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3.28

6.11

13.3

约束性

3.22

-1.8

3.27

1.5

-0.2

进展滞后

19

每百名老人社会养老床位数

5

5.5

约束性

5.7

5.7

进展良好

20

普通高中高考本科录取率

%

67

70

预期性

85.8

87.3

进展良好

21

户籍人口社保参保率

%

99

>99

预期性

99.8

99.8

99.6

进展良好

生态文明

22

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

%

完成市定目标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完成市定目标

完成市定目标

进展良好

23

空气质量优良率

%

92.6

﹥90

约束性

96

93.9

92.1

进展正常

24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100

100

100

进展良好

25

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

%

99

99

约束性

100

100

100

进展良好

26

森林覆盖率

%

40.35

40.45

预期性

40.39

38.29

进展滞后

现代治理

27

青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

35

40

预期性

36.2

37.1

进展正常

28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

%

﹥96

﹥96

预期性

96.35

97.3

进展良好

29

营商环境便利度

%

﹥80

﹥90

预期性

85.7

98.4

99.6

进展良好

30

主要食品安全和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

%

﹥99.5

﹥99.5

预期性

100

100

100

进展正常

31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065

﹤0.06

预期性

0.0086

0.004

进展正常

说明:指标执行情况基本评价标准分为三种情况:

(1)定量指标:对于定量指标通过计算目标实现度来判定,当指标中期完成率大于规划目标55%的,判定为进展良好;指标中期完成率在45%—55%之间的,

判定为进展正常;指标中期完成率小于45%的,判定为进展滞后。

(2)定性指标:对于定性指标通过指标进展情况与时间进度相对比来判定,指标进度好于预期的,判定为进展良好;指标进度与预期相近的,判定为进展正

常;指标进度低于预期的,判定为进展滞后。

(3)相对指标:对于以百分比或比率为对象的相对指标,如指标实际平均增长速度为规划平均增速1.1倍以上的,判定为进展良好;如指标实际平均增长速

度在规划规划平均增速的0.9倍—1.1倍之间的,判定为进展正常;如指标实际平均增长速度为规划规划平均增速的0.9倍以下的,判定为进展滞后。


1. 从指标总量看,31个主要指标中,完成较好、基本完成的指标共有26个,占总数的83.8%。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普通高中高考本科录取率等19个指标完成较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7个指标基本完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森林覆盖率等5个指标完成有差距。

2. 从指标属性看,25个预期性指标中,19个指标完成较好,进度高于预期,尤其是财政总收入和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接近提前完成规划终期目标;6个指标基本完成,进度与预期保持同步;6个约束性指标除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指标完成有差距外,其余5个指标均完成相对较好。

(三)分类别指标完成情况

1.质效提升指标执行情况

经济增长方面, 2021年、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383亿元和2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对标期末3000亿的规划目标,进度超预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023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4%,进度略有回落,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十四五”前半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8%,高于年均增长10%的规划目标3.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方面,2021年、2022年全区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7.6%和15.9%,年均增长21.6%,高于10.3%的规划年均增长目标11.3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515.1亿元,下降幅度为7.8%,根据“十四五”前半期财政收入年度总量增加变化情况看,预计2023年底全区财政总收入可达到或超过规划期末1000亿元水平,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投资促进方面,2021年、2022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402.3亿元和460.6亿元, 2023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8亿元。从总量上看,“十四五”前半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3亿元,对照规划期五年累计投资2500亿元的预期目标,进度上有所滞后。

消费提升方面,2021年、202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04亿元和413.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8.3%和2.3%,前两年年均增长5%,比规划目标3.8%高出1.2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4亿元,同比增长11.8%,呈现内需消费较为旺盛态势,“十四五”后半期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持继续促进提升状态。

2.动能转换指标执行情况

发展质量内涵方面,经济集约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35%下滑到2023年上半年的28.6%,“十四五”前半期总体呈现收缩状态,不仅低于规划期初指标值,也与规划期末45%的目标值有较大差距,总体进展滞后;与之对应,同期的创新成效则较为显著,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3%,提前三年达到60%的规划发展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十四五”前两年累计提高6.3万元/人,对照五年提高10万元达到47万元/人的规划目标,前半期完成进度为目标要求的63%,指标执行情况良好。

创新投入支撑方面,2021年和2022年,全区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46%、2.62%(预计,2023年10月公布2022年指标值),与规划期末3.2%的目标相距较大,未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指标进度总体滞后;青年北仑为牵引的人才强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6月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为38.3万,与规划期末目标40万仅有1.7万差的距,前两年年均增长7.3%,高于年均增长3.9%的规划目标3.4个百分点,“十四五”前半期指标总量和年均增速均进展良好。

3.结构优化指标执行情况

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十三五”期末的50%提高到2023年6月的52.5%,“十四五”前半期2021、2022年各年服务业占比均在规划目标50%上方或附近,总体执行进度良好。单位建设用地增加值(GDP)产出水平由“十三五”期末的8.8亿元/平方公里提升到2022年的11.4亿元/平方公里,前两年年均增长13.7%,总体进展良好。

外向型经济方面,2021年、2022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145.2亿元和451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和9.2%,前两年年均增长为19.6%,约为“十四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长8.5% 2.3倍,与疫情时期国际市场对中国供应链的强依赖度高度相关,而2023上半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174.8亿元,增长仅为0.1%。总的来看,“十四五”前半期全区外贸指标总体进展较为理想,进度远超规划目标,但随着后疫情时代国际市场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压力在“十四五”后半期会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方面,“十四五”前半期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好水平,截至2023年6月底,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40.6亿美元,“十四五”前半期已完成规划总体目标的88.3%,实施进度有望提前两年完成规划任务。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全域空间整合重塑和开发建设带来拆迁力度的加大,全区人口落户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绝大多数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有效地支撑城镇化率指标的完成进度,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2年底,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9.6%,已接近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后期,随着省市区三级协同《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工作落地,我区城镇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

4.协调共享指标执行情况

共同富裕工作扎实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120元和70750元,分别增长8.5%和3.9%,前两年年均增长6.2%,与“十四五”规划年均增长与GDP保持同步的规划目标相一致,总体执行进度正常。

劳动就业始终保持高位,在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和多层次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强力带动下,北仑人口持续保持稳定流入状态,到2022年底全区常住人口达到86.9万人,同期与劳动人口相关的调查失业率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4.3%、4.2%和4.6%,指标完成进度良好。

社保教育相关指标执行情况总体较好,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成效明显,普通高中高考本科录取率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85.8%和87.3%,均高于规划期末70%的目标,但内部结构中进入原有重点本科院校的一本线上线率约在32%左右,质量提升还需加快努力。户籍人口社保参保率“十四五”前半期两年和今年上半年均保持在99%以上,指标完成进度均在规划目标之上,进度良好。

医疗养老相关指标规划执行进度不一,在人口持续快稳定增加、老龄化进程日趋加速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的大背景下, 2021年、2022年前两年全区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分别为3.22张和3.27张,指标执行进度均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实施进度大幅滞后。随着“十三五”时期一批养老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十四五”前两年全区每百名老人社会养老床位数分别为5.7张和5.7张,基本提前达到了规划目标,指标执行总体进展良好。

5.生态文明指标执行情况

在“双碳”总体战略指导下,深入落实后国家、省、市中国竞彩网能耗“双控”工作要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全区资源消耗下降的约束性指标围绕市下达给区的规划目标严格执行,2021年、2022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分别下降了3.83%和2.68%(剔除能耗单列、原料用能及新增可再生能源等因素),符合当期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要求,两年累计下降6.51%,顺利完成了市定的年度任务,指标完成程度均与规划目标同步,总体进展正常。扎实推进“森林北仑”建设,但森林覆盖率指标在新口径统计下不升反降,2021年为40.39%,2022年为38.29%,总体进展滞后。

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牵引,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并举,加快实现全域“北仑蓝”,持续改善水生态,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治气、治水、治固废成效显著,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大气质量方面,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96%、93.9和92.1%,均在﹥90%的规划目标之上;同期的水环境质量和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十四五”前两年半均保持在100%,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始终保持在100%,生态环保类3个约束性指标总体进展良好。

6.现代治理指标执行情况

强化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牵引,多措并举深化青年北仑建设,青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从2020年规划基期的35%提升到2022年的37.1%,“十四五”前两年累计提升2.1个百分点,总体进展正常。迭代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统筹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一件事”集成服务体系,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营商环境便利度持续优化,依申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分别为85.71%、98.36%和99.57%,总体进展良好。

深化平安北仑建设,构建完善“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强化食品、药品、“两客一危”安全监管,“十四五”前半期,2021年和2022年,城乡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为96.35%和97.3%,均在规划目标﹥96%的上方,同期的主要食品安全和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均保持100%。提升区域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青峙、大榭等化工园区智慧化闭环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21年、2022年分别为0.0086、0.004,均低于﹤0.06的规划目标,虽然年度之间有一定波动,但总体执行进度正常。

(四)综合评价和进度滞后指标原因分析

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目标,区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强化了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截至2023年6月底,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多数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主要任务落实情况进展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从指标进展情况看,依然有质效类、动能类和民生类等领域的5个指标进展滞后,完成有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尽管已经考虑了外部环境约束和结构性、素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性,尤其是近两年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叠加出现国内外新情况,对经济社会带来的超预期冲击不言而喻,是《纲要》制定时所难以准确研判的;二是“十四五”前半期国内仍处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期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新格局调整期,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势必影响相关领域目标的完成,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规划后半期的积极工作努力加以应对化解。就五个指标来看:

1.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十四五”前半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为1073亿元,完成度为规划目标的42.9%,进展滞后原因在于招商落地和增资扩产类投资生成量大的产业项目总体储备还是不足,加之全域开发强度已处于高位水平,要素增量空间保障有限,存量空间调整优化周期拉长,用能综合平衡、环评和稳评高要求等因素约束,项目推进和投资额生成难度变数增加,进而影响指标的顺利进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十四五”前半期,该指标从2021年的26.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8.6%,总体趋势在逐步提升,但年度指标值相对于规划2020年的规划基期值35%不升反降,且“十四五”前半期指标累计实现度仅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为规划目标累计提高10个百分点的四分之一,差距尤其明显。主要在于全区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主体以临港绿色石化、大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体量化产业为主,规模大、产值高、占比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体普遍体量小、产值不高,总体处于培育发展期,发展速度不及大工业,总量规模占全部工业比重相对下降。

3.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21年度该指标值为2.46%,对应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58.6亿元,同期的2021年度财政科技支出为30.9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为101.6亿元;2022年该指标值预计约为2.62%,2022年度财政科技支出达到36.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达到112.8亿元。总起来看,“十四五”前两年,我区全社会和企业科研主体总体科技研发支出总量并不低,但经认定纳入R&D经费指标统计口径范围的研发经费被大幅缩减,且年度间R&D经费支出增幅相较于GDP的增速为低的情况下,客观上造成指标值比重的下降。同时,我区成熟的规模化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构成GDP的主体,产业转型期也会对R&D经费支出形成抑制。

4.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该指标2022年为3.27张,与“十四五”期末目标6.11张相比,存在有相当差距、完成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为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开工至竣工一般需要2至3年,以及人才招录周期需要,无法实现建成即可投用。但同期的常住人口却在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末全区流动人口增加2.7万,2022年增加4.8万,2023年上半年较上年同期减少3万人,增减相抵后“十四五”前半期全区流动人口累计净增加3.8万人,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而同期全区除在建医疗中心外,几乎无新建成投用的医疗设施,全区医疗资源的增速无法做到与常住人口增长同步提高,供需矛盾短时间还无法得到解决。

5.森林覆盖率:该指标2021年为40.39%,与规划基期相比有所增长,但2022年指标值为38.29%,不升反降。变化的主要因一是因为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全域国土总面积2021年统计为897285亩,2022年“三区三线”划定后经统计为926318亩,基数调增29033亩,同期林地面积则未明显增加,造成指标相对降低;二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地,也占用了相当面积林地,客观上造成林地面积的缩减,因而2022年的森林覆盖率环比较2021年下降0.24%。

二、“十四五”规划经济社会重大任务总体实施情况

“十四五”前半期,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会议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建设,“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重大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一)打造高位改革开放新高地,开发开放高位进阶跃升

对标自贸片区“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五大功能定位,实施更具竞争力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不断集聚国内外一流新型贸易主体,对外开放先行优势不断释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自贸片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体制机制上,面对园区整合“大考题”,以新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统领,顺利整合五个国家级功能区、北仑港和梅山两个综保区和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为全国开发区与地方行政区“融合联动、一体运作”提供了北仑实践、北仑经验。制度创新上,已复制推广233项国家层面既有的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创新工业集聚区环保“绿岛”模式、梅山湾“创新+低碳”绿色高地建设模式、海事审判刑事行政民事“三合一”模式,并上升为国家级改革创新案例,25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省级最佳创新案例。自由便利上,建立国际贸易“一站式”企业服务窗口,引入多个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项目,试行外国人居留许可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两证联办”制度,开展数据跨境流通工作试点,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度不断提升。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上,启动建设“四港”联动信息物流平台,落地实施沿海捎带、启运港退税政策,创新推进“国际中转集拼数字化改革”, 顺利开通3条第五航权洲际航线,航运服务集聚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打造油气资源配置中心上,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浙江LNG三期等一批储运重大项目,深化大宗贸易平台数字赋能,大力支持66云链、大宗易行、高新货柜等数字能源平台型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北仑区域完成大宗商品销售额1.57万亿元,约占全国4%,其中油气贸易销售额突破5000亿元,原油吞吐量、LPG进口量、LNG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9%、18%、8%。打造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上,梅山冷链中心基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梅山口岸入选全省唯一整车进出口口岸以及国家级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蝉联全国第一档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上,落实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市“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加快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发展。目前区内精细化工产业入选“浙江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高性能树脂产业群入选省级“新星”产业培育计划,全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2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家。

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开放多元发展新格局构筑取得突破,高水平开放平台实现新突破,推动五大功能区外经贸融合发展,形成更高能级开放平台,进出口总额规模稳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中东欧进口规模占到全市的74.4%,全省的52.2%。贸易便利化改革收获新突破,全省第一个LNG保税仓运行良好,LNG保税天然气加注试点加速推进,常态化加注试行顺利,“保税分装+跨境电商”新业态落地。外贸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累计新增培育省市级出口名牌及进口平台企业9家,3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新增进出口超亿元企业71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4家。打造外贸高水平发展新优势实现提升,紧抓“一带一路”、RCEP等政策利好,全力拓展“一带一路国家、中东欧地区、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拓市能力大幅提升。统筹用足用好外贸工作专项资金,出台新一轮促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出口信保扶持比例、参展扶持政策范围均大幅提升,政策力度大幅提升。以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已培育文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塑料机械及模具等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外贸发展“提速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新体系建设实现“通过”,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优越营商环境,先后在跨境电商监管、检验检疫监管、跨境电商进口风险监控机制、跨境电商进口登记制、跨境商品备案制、跨境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模式和制度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在全省率先打造进口商品GM2D示范“宁波样板”。通过龙头企业集聚强化电商产业,全区累计入驻跨境电商企业超600家,全球龙头电商平台亚马逊、阿里巴巴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将北仑区作为重要跨境基地,区内建有75万平方米的跨境仓,集聚了菜鸟网络、京东国际、中外运、顺丰速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通过优质服务创造最优发展生态,专门制订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政策,涵盖了跨境园区、跨境创新平台、跨境生态圈、跨境新业态、跨境人才集聚等各项内容。

(二)提振创新质量发展新动能,创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制度新机制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双赢。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先后打赢了2022年“0101”“1013”两场场景最复杂、传播最隐匿、处置最艰难的疫情防控总体战,屡创国内同类病毒株处置最快速度,守住了“疫情不外溢、港口不停摆、发展不失速”的底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港口腹地、外贸大区、人口大区应对规模疫情快速处置实践经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深入实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最大程度稳住经济大盘,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630.8亿元,增长4.2%,位居全省第三;完成财政总收入905.4亿元,增长15.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1亿元,增长8.2%,总量及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8474元和47397元,同比增长3.2%和5.5%,10项总量指标位居全市首位。

创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实现新提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布局,聚焦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功能新材料等三大科创高地,累计组织实施区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2项,获批市级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立项22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12.8亿元,科技攻关立项数、获批市级补助经费、R&D指标均居全市第一。科创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江新城,全面融入甬江科创区发展,引导区内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龙头骨干积极参与建设,深化创新平台“栽树工程”,累计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市级院士工作站(科创中心)3家、博士创新站4家;持续深化北航、北大以及“中科系”等平台建设运行,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区内重大引才平台,先后入选“科创中国”典型案例、“科创中国”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项目。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到503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新增省级未来工厂培育企业1家,入选省市数字化车间10个,东方电缆获两业融合国家试点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贝发集团、旭升汽车获两业融合省级试点;大力集聚“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进一步推进人才提质增量,累计新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1人,新增技能人才2.72万余名,成为全市唯一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区。产业创新动能迸发新活力,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北仑制造”加速转型,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2.1亿元,位居全市第一;集成电路产业链获评全省“链长制”优秀示范,模具行业数字化转型列入国家和省级试点,246产业、十大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5%、9.6%,高于全市2.2、0.9个百分点,拓普牵头组建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系统创新联合体”列入宁波市创新企业联合体,共创建市级创新联合体2个,居全市首位。

(三)筑牢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活力后劲持续增强

创新要素供给,加快动能转换,发展协同型、聚合式的市场主体,构建多元化、有机型的产业生态,构筑高端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结构更趋优化。2022年,北仑区生产总值(GDP)2630.8亿元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0.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1.8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之比为0.34:49.42:50.24,保持了2019年以来“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今年上半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0.4:47.1:52.5,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引领支撑着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做强标志产业链。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巩固提升绿色石化、数字装备、汽车汽配等3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数智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技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传统化工园区转型升级,高标准推进灵峰现代产业园、芯港小镇、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速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打造多个产业地标。

做优特色服务业。持续深化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做大数字产业化增量,支持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推动港航服务业态创新,切实用好政策,做实港航服务集聚平台,加快总部型港航企业集聚,带动港航物流、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

做大现代企业群。实施“高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高价值企业、高市值企业、高收入企业”五梯度培育,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动局面,累计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创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巩固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成效。深入实施“3455”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全区上市累计达到17家,科创板后备企业累计达4家。

做实要素供给线。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等改革,切实加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力度,累计整治提升低效企业120家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000亩以上。优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点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配置力度,加快探索双轨关联、M0创新型产业用地、混合用地供给、土地二级市场流转等政策创新。

(四)绿色美丽风貌全面彰显,港产城文深度有机融合

积极推进空间重塑,统筹全域空间规划布局,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各类空间要素统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彰显特色。区域一体发展持续推进。着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进长三角科创人才资源互通,先后组织开展“青年北仑·立业之城”重点企业全国高校引才活动安徽线、“青春同路 成长与共”青年才俊北仑行研学活动。对接落实宁波都市圈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甬绍一体化合作,举办“潮起东方看北仑”2022宁波北仑(绍兴)文化旅游推介会,深入推进甬舟一体化建设,宁波北仑峙头车客渡码头等项目逐步落地,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和舟山片区互动更加融通。

深化港口后方空间和“两场一仓”综合整治。修编发布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了“港口向东、临港产业向北、高端制造向南、科创向西”的空间重整总体战略,划定了“骆霞线—进港路—集装箱二通道—沿海中线—梅山大道—六横高速”港城分界线。深入实施“两场一仓”综合整治,结合北仑、大榭、穿山、梅山四大港区布局,新增算山、华峙、港口、半山、碑塔、梅东、峙南等港区后方配套空间,规划霞浦集运中心、物流园区迁建郭巨峙南片区,已建成投用横浦、梅山(北坝)、峙南三个临时集卡停车场,电厂灰库、华峙区块综合集运基地项目抓紧建设,为缓解“集卡围城”和促进港产城分区界限明晰提供空间基础。

加快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对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即将建成开通,六横公路大桥一期、329国道北仑富春江路至陈华段拓宽二期工程、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年内杭甬高速复线三期、甬舟铁路、北仑铁路支线复线、梅山铁路支线将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梅山全球战略性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十四五”后半期,还将陆续开工建设甬舟高速复线、象山湾疏港高速东延、环城南路快速路东延等项目。

绿色转型步伐和生态治理水平显著加快提高。坚持美丽北仑建设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协同并进,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有序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清新园区”“美丽河湖”等载体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年均浓度、区控以上河道和入海河流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和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新路岙水库水质达标率、固废安全处理达标率等重点生态环境指标均保持100%和达到规划控制目标水平,累计完成新增造林超过400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67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按新指标口径达到38.29%。梅山湾入选全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试点示范项目,连续五年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勇夺全市首座省“大禹鼎”金鼎,全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率、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为100%,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无废城市”, 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


(五)民生福祉共享广惠提质,共同富裕引领幸福生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建设,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城乡发展更趋均衡。推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统筹实施精品线路、市“一环十线”风景线等工作,打造芦江春晓、蓝色海湾、风情浃江等一批乡村特色风景线、示范带,打造美丽庭院3600户,城乡公交一体化达100%。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白峰阳东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新碶街道千亩方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市级种植业“六园”4家,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家,秀美山川观花体验游入选“浙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城乡居民收支稳步增长。打好“扩中”“提低”攻坚战,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干部帮扶覆盖率、风险及时消除率和需求及时解决率均达到100%, 2022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51元,年均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74元,年均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年均增长5.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至1.66。

社会保障水平有效提高。持续开展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28万人,超过1.6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完成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1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户籍人口累计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人数35.21万人,参保率达到99.6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顺利实现国家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累计人数分别39.84万人、46.8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基础养老金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年发放金额33.49亿元,城乡居民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30833人;被征地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25417人。

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持续扩充教育资源,先后推进11个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4600个,区域随迁子女100%入读公办学校,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90.3%。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课后服务参与率超95%。全力推进“医学高峰”建设,北仑区中医院顺利完成浙江省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全区3个学科入选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实现北仑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全面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打造宁波“未来社区”中第一家专业化运营的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进社区养老助餐提质扩面;全区新增托育机构27家,新增托位数2000多个,全市首家公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改造项目建成落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发布《北仑区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指南》《北仑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浙里E童爱”应用数字化改革列入宁波市儿童友好数字化改革试点。

群众精神生活更加精彩。切实做强主流舆论,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六促六优”等重大主题宣传,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发报道1000余篇(条),《中小企业何以能办大事》等重磅报道全网阅读量超1.8亿人次,“0101”“1013”疫情攻坚期间推出《这一刻握牢》《绝不能功亏一篑》系列“爆款”推文,现象级“出圈热议”效应受到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坚持以精神文明创建弘扬新风,43人(户)获评中国好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最小网格”文明实践综合体获评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相关做法受到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六)整体智治统筹发展安全,建设共享发展先行门户

全面实现区域治理“一盘棋”,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和清廉北仑建设,构筑数字引领、系统集成、标本兼治、整体智治的区域治理体系。平安建设落细落实。圆满完成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和重要时间节点的维稳安保工作,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积极推进“162”体系和“141”体系贯通,迭代升级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健全平安建设“除险保安”晾晒机制,积极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深入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累计成功创建11个市级平安街道、15个五星级平安小区,平安社区达标率达到98.5%以上,平安村达标率达到97.5%以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2022年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9%。完善区、街道、村社三级社会矛盾调解体系建设,矛盾调解事件化解率达到97%以上。

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稳守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综合“非现场+现场”“常态化+专项”监管手段,保持行业规范经营的良好局面,辖内全年非法集资案件数、涉案人数双降,非法集资陈案全市率先化解、清零。鼓励扶持优质组织深耕市场、守正创新、做大做强,有序推动僵尸、空壳、失联机构清理退出,优化行业整体结构。辖内银行主要风险指标向好,不良贷款实现双降,2022年底不良贷款余额10.74亿元,不良贷款率0.5%,低于全市平均0.15个百分点。

守安防灾成绩突出。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2022年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1.6%、51.1%,自然灾害事故零发生。试点建成省级“浙里练”基层应急演练数字化应用项目和市级“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压力容器管理应用场景”。打造了全市首支直属应急管理系统的区级综合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并纳入市直属应急救援队伍序列,相关经验获得省级现场会交流和市级现场会推广。

三、中国竞彩网重大改革、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

“十四五”前半期,北仑区聚焦锻造硬核力量、自贸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贯彻系统集成、变革创新、重塑重构的理念,主动拥抱变革、善于塑造变革,以“六促六优”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造了以先进制造、自贸开放等为代表的一批富有北仑特色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和“金名片”,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提供强大支撑。

(一)重大改革成效明显

一体融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形成了一批重大制度突破性的标志性应用成果。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在省市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年度目标考评中获得“双优秀”等次。创新推出的数字预付卡、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最小作战单元等重点项目得到国家部委和省市领导高度肯定,“浙里民族团结石榴红”列入《2022年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绿岛在线”入选省生态环境厅重点应用“一本账S0”,“数字预付卡监管”应用入选省商务厅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建设优秀案例和试点,“最小作战单元”列入省委政法委“揭榜挂帅”项目,“Hello Ningbo 出海交流服务在线”“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E路通”应用均入选省试点项目,“浙里E童爱”应用获批全市唯一的儿童友好数字系统试点,“信用+社区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荟彩岩河,获评2022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

自贸区改革领先领跑。4项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发文印发,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1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省复制推广,新增全省标志性成果9项、制度创新最佳案例11项,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国家层面形成的278项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已复制推广233项,居全省四个片区前列。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集成改革13条试点措施已全部落地,惠及企业236家,业务规模达到3.25万笔、117.2亿美元,在全国四个试点区域中领跑领先,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潘功胜局长两次批示表扬,荣获全省改革突破奖提名奖。

共同富裕改革持续深化。结合我区优势基础,打造工业社区、医康养融合、产业工人服务建设改革等具有北仑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其中,工业社区共富试点取得阶段性突破,《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已完成国家民政部立项,有望上升为国家标准,在全省首批共富试点评估中,工业社区获评5星等级,系全省区(县、市)唯一;创新构建“急症快医、慢病细养、失能近护”三位一体的医康养服务体系,成为省民政厅“一地创新、全省推广”优秀案例;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获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史济席批示肯定,成为全省推进非公企业产改十大样板之一,2022年全省镇街(园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在北仑召开;小微园区环保“绿岛”集成服务模式和梅山湾治理新模式,先后入选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营商环境改革亮点纷呈。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提速增效,政务服务“异地通办”试点扩面,与省内外6个地区实现资源互通、服务共享。推进低风险小型项目“最多15个工作日”审批改革,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录用,并获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入选省进口商品“GM2D”县域试点,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全国第一,中东欧进口总额全省第一,“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多点突破,M0用地、“标准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193亩,改造提升低效工业区块3个,治理“低散乱污”企业147家,新增星级小微园区2个。推进“两场一仓一中心”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占地2000亩、投资157亿元的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成投用3个集卡停车场,开发应用“智序港城”数字管理平台,集卡事故万车死亡率下降10%,道路通畅率提高5.2%,北仑群众长久以来期盼解决的“集卡围城”顽疾强势破题。全国首创以“征转分离”、工程性开采、地下空间租赁使用为特征的地下空间利用路径,初步形成《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集体土地地下空间(山体洞库)利用实施方案》,得到了国家部委的支持与指导。

(二)重大平台能级提升

紧盯空间重构、要素集聚、产业提升和制度开放等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一批高能级平台。全力推进凤凰城、滨江和梅山湾三大新城建设。凤凰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综合服务中心已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力争明年3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自贸区总部基地项目,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成概念方案,力争明年6月底前正式开工;凤凰山中央公园一期已正式完工交付,并于6月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二期预计12月底完工;其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按预定计划有序推进中。优化招商工作模式,明确油气能源、大宗贸易、港航服务、国际贸易、创新金融、新兴产业、数字科创、自贸区要素保障等八大板块招商方向,梳理形成“招商方向+在谈项目”招商任务清单,目前在谈意向入驻“凤凰城”项目39个。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滨江新城):完善了工作体系,高规格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组织领导体系,并形成“55711”目标任务体系;开展了专项攻坚,启动甬江科创区研发总部及周边区块城市设计,持续推进轨道6号线TOD综合配套片区、朱田片区、衙前片区、山下片区征地拆迁,完成极氪、东方、天一设计三个总部项目签约,高标准建设镇海中学甬江校区、滨江新城第一学校、龙湖天街,以及重点市政基础配套工程项目。梅山湾新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有序推进象山湾疏港高速、六横高速宁波段建设,谋划梅山快速路、支线轨道交通,推进梅山港口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配套道路工程,改造提升了新城核心区块明月路南延、春晓大道、太河南路及东塘路改造等一批城市道路。打响文旅赛事品牌,深入实施梅山蓝色海湾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活力蓝湾”精品线和梅山湾国家级度假区创建,策划举办全国家庭杯帆船赛、宁波市全民帆船联赛、梅山湾游泳马拉松等特色赛事,扩大提升梅山体育旅游品牌影响力。

圆满完成双创工作。双创示范基地荣获2021年全国优秀示范基地,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宁波北仑分会场活动暨2022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创业创新发展峰会,北仑区“联盟式”服务双创工作入选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重点展示项目,被央视网、环球网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该项工作获2021年市政府督查激励;2022年1月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实现北仑区国务院督查激励零突破。

加快建设“万亩千亿”平台。北仑集成电路产业平台集聚了荣芯半导体、南大光电、安集科技、中芯宁波、微科光电等一批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全球知名度、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微科光电、维凯集团)、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施捷电子、中芯宁波、甬强科技、南大光电)、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企业1家。新增甬仑聚嘉、福至新材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81项;研发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及产品,由南大光电承担的“ArF光刻胶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高分通过02专项验收,并顺利通过武汉新芯、长江存储等公司验证,有望打破美国、日本的长期垄断;德图科技EDA平台工具研发成功,已进入国内主流芯片设计公司。

有序打造特色小镇。紧扣特色小镇2.0版要求,聚焦北仑产业特色优势,突出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特色,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项目,加强创业创新资源的共享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引领融通创新“北仑样板”。系统谋划一批特色小镇培育、创建梯队,协助、辅导符合条件的小镇申报省级特色小镇,北仑灵峰汽模小镇、芯港小镇先后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持续深化“两业融合”国家试点。积极开展北仑区两业融合典型案例申报,其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北仑模式”已报送市发改委。目前有1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5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企业入选省级未来工厂。

(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聚焦重大标志性项目、百亿投资项目、“蜗牛”项目以及“稳商扩资”项目等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全面带动作用。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十四五”前半期,累计安排153个重大项目,两年内开工建设项目69个,包括旭升汽车轻量化汽车、斯贝、海天智能装备、菲仕电机、灵芯微电子产业园一期等一批补链强链和重点园区项目均能在年度内实现当期开工,开工率100%。先后有浙江LNG项目(二期)、黄山路西延、馏分油改扩建等27个重大产业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两年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民生基建有序推进。2021-2022年筛选、票决形成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均按计划加快推进,如老旧小区改造、学校校舍维修工程均在年度内提前完成。甬舟铁路启动建设,金塘海底隧道戚家山工作有序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顺利通车运营;轨道交通6号线新棉停车场拆迁安置协议签订已超过90%,经十二路站、经三路站、衙前路站等启动建设。

能源配套保障到位。先后推动大千、亚浆等13个重大产业项目获得上级能评批复,批复能耗总量已达126.2万吨标煤,已统筹用能平衡量达88万吨标准煤。推进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72项,可实现节能量折合10.19万吨标煤,新增备案光伏装机容量163.6兆瓦。围绕“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开展专项治理,累计完成建设充电桩493个,成为全市首个镇镇通的县市区。

四、规划实施中的短板不足与发展环境分析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规划在前半期总体实施顺利,但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且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约束度加强,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外部约束影响渐趋加深。“十四五”规划实施中,随着疫情中和疫情后随着国际市场复杂多变和贸易环境的调整趋紧,发达经济体“断链脱钩去风险”的供应链深度调整,北仑开放性、外向型的经济模式直面国际市场变化,所受冲击影响将不断加深加重,加之能持续稳定支撑经济增长的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深刻调整,未来将对“十四五”后半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造成较大的挑战。

二是对标“两个先行”存在短板。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国际金融、大宗商品等市场持续波动,受内外需走弱、订单不足、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增长较为乏力,微观主体市场主体经营压力较大,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性有待增强。

三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风险加大。尽管2022年度北仑区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但GDP与标兵区县市差距超过150亿,与追兵区县市领先却在百亿以内,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更未拉开明显差距。发展动力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落后于省市内的上城区、余杭区、鄞州区、慈溪市等区县市。

四是经济社会运行中有潜在风险。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还需加大,船舶、集卡车尾气排放导致氮氧化物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扬尘、噪声污染问题突出。安全生产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安全理念还需增强、安全管理水平还需提升,自主风控能力有待加强。

(二)“十四五”后半期展望分析

当前和“十四五”后半期,国内宏观环境和区域发展格局均在发生深刻变化,北仑既有机遇条件,也面临挑战压力。从国际看,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大国博弈进入常态化,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上升,新的调整中的国际贸易格局正在重塑,外部压力对国内经济持续长远深层次的影响将不断显现,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更加突出,给北仑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变数。从国内看,“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叠加经济放缓和疫情冲击,整体经济恢复力偏弱,深度影响市场、企业和居民信心,中长期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还会进一步显现,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实体企业经营困难、财政金融平衡稳定风险、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化解难度上升,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省市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大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聚焦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投资稳增长、创新提质量、改革增活力、资环促转型、共富助先行等工作举措力度将加大,为北仑“双一流双示范”总体目标和“六促六优”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十四五”末规划指标预测

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立足北仑实际,对《纲要》安排的要指标进行了分析预测,按完成程度分为提前完成、如期完成、基本完成、完成困难四类。总体上,《纲要》中的主要指标大多能够完成。具体如下:

1. 预计提前完成指标有:财政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才资源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单位建设用地增加值(GDP)产出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每百名老人社会养老床位数、普通高中高考本科录取率、营商环境便利度等11个指标。

2. 预计如期完成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户籍人口社保参保率、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理率、青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主要食品安全和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等14个指标。

3. 预计经努力可基本完成指标有: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2个指标。

4. 预计完成困难指标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森林覆盖率等4个指标。根据对“十四五”后期的趋势分析,预计到2020年《纲要》提出的主要指标大部分能如期完成,预期完成难度较大的指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更大功夫,努力缩小与规划目标的差距。

五、进一步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的对策举措

“十四五”后半期,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围绕市委“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目标要求,聚焦 “双一流双示范”,深化“六促六优”专项行动,以“两个先行”引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行稳致远新动能

北仑区是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进一步强化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担当示范,激发强劲改革动能。一是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自贸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进跨境投资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增量扩面,进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大金融招商力度,落地QFLP、QDLP基金项目,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培养,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新时代促进“两个健康”示范区。二是深化自贸区集成创新变革。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争取推动一批上级权限下放,并做好配套工作,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全面推动国家和省市明确的各项自贸片区试点任务落地实施,持续在跨境贸易、金融监管、地下空间油气储存等重点领域发力,用原创性硬核成果示范引领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枢纽自贸区建设走在前列、打造样板。三是深化要素资源配置改革。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腾笼换鸟”、低效地整治力度,推进大港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块二次开发。全面推广“标准地”制度,推进双轨关联、先租后让、弹性供应、M0用地模式。做大做强国资平台,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进程。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二)畅通内外循环,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

作为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核心区,进一步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致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一是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持续推动“两场一仓一中心”整治提升,全力推进梅山集装箱码头“5G+智慧港口”试点等港口智慧化提升工程,落实落细“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全面构建环线立体化港口集疏运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实施象山湾疏港高速、六横大桥、杭甬高速复线三期、甬舟高速复线等疏港高速路网建设,持续推进“三纵三横”区内高速路网建设,加快完善“七横十四纵三环”干线路网布局,全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全面提升港口储运配置能力。二是聚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强化枢纽自贸区主体功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RCEP、中东欧等国际经贸合作,高质量建设RCEP开放合作示范区,打造中东欧商品登陆首抵地。加快推动“义新欧”宁波号班列、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一站两仓”等基础项目建设,探索形成自贸区法治保障中心、“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等一批接轨国际的首创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三是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全域大招商、全力大招商”工作体系,推进招大引强优选行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市场化招商和数字化招商。迭代完善重大项目“1244”统筹推进机制,推进要素资源向重大标志性项目、百亿投资项目等重大项目集中,加快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做好新一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接续储备和申报。强化消费驱动效应,实施“双促双旺”促消费稳增长专项行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塑造经济稳进提质新优势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是发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引领力。健全数字经济超常规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22X”数字经济新体系,加快建设凤凰数字谷、芯港小镇等重大产业平台,培育集成电路、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优做精融合产业,持续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推动产业大脑能力中心赋能模具、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着重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G+工业互联网试点标杆项目。二是锻造现代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三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升链转型,加快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持续深化“两业融合”国家试点,加快构建“33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港航服务、现代金融、文旅服务等新业态,做大做强油气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三是激发中小企业灵气与活力。加快建设灵峰现代产业园、芯港小镇、临港经济示范区等平台,全面融入甬江科创区全球智造创新战略平台,不断优化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科技补短板行动,深化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行动,形成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头部企业的科创企业梯队体系。

(四)提升城乡品质,展现港城融合新形象

加快推动环境提档、城市提质、乡村提标,更高水平建设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港城示范区。一是以全域视野重塑空间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规,拉开“一区四片、两轴联动”总体空间框架,重塑临港区域港产城文空间格局。系统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开展园区整治、低效散乱污工业用地、村级三产用地、闲置厂房、“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投”用地等“九类空间整治行动”,一体推进征地拆迁、老旧小区整治、城中村改造、安置住宅建设、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带动城市从颜值到功能系统性重塑。二是以绣花功夫抓好城乡品质提升。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面推动“七周边两部位”专项治理,滚动实施“精特亮”工程,加快太河、中河、岩河“三河六岸六道”建设,开展通途路、进港路沿线综合立体整治提升,高标准打造年轻、活力、时尚的城市新地标,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三是以久久之功擦亮生态底色。深入实施“双碳”引领行动,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管控,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扎实推进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保卫战,抓好青峙、大榭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加强废弃矿山、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争创省级四星级“无废城市”。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构建“六个绿”环境管理制度,深化“总量云”“绿岛在线”应用场景建设,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打造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样板地。

(五)增进民生福祉,描绘共同富裕新图景

高标准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单元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大力推进“扩中”“提低”改革,用好用足“两业融合”、双创示范和青年发展型县域等国家级试点优势,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灵活就业综合保障体系,加大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要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聚焦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和“一老一小”、产业工人等特殊群体,大力实施高品质教育、高质量健康工程,谋划引进高端教育医疗机构,加快区医疗中心建设、区二院迁建、区中医院改扩建等工程,加快新建、改扩建社会福利院、中心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加快建设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北仑职高扩建等重点项目,推动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更加高端。三是加快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打响“潮涌东方看北仑”区域文化品牌,凸显“海丝”“港口”“女排主场”等特色,主动承接杭州亚运会外溢效应,积极申办巴黎奥运会排球资格赛、国际赛道节等活动。推动文化与科技互动、同制造融合、向旅游跨界,加快宁波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全民健身制度体系,强化文化空间“十百千”行动,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六)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全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从规划前半期实施的结果来看,多数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时间进程均能保持协调或相对超前,只要继续抓紧推进,规划目标和任务能够如期顺利完成。但疫情以来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基础是否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化解不利影响,为规划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保障规划在后半期顺利实施,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在实施机制上有所创新。进一步强化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和目标责任制度之间的衔接,通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并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保障。二是强化项目落地支撑保障。进一步突出规划体制与投资体制的协调性,统筹好规划落实与项目进展,大力度推进规划中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事务类建设项目,规划全面完成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三是在内部结构上应有所侧重。从规划前半期目标和任务实施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预期性指标完成较好,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集中在约束性指标上,规划后半期这些指标完成面临的难度更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把中国竞彩网的力量投放在这些方面,即便到期不能完成也应将规划目标与实施结果之间的差距尽可能缩小。对于规划实施期结束未能如期完成的目标和任务,要立足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实施状态,全面分析产生规划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偏差的深层原因,系统总结规划实施中的得失成败,为制定下一个中长期规划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