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4449B/2024-207876
组配分类 征求意见与反馈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24-1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卫生
索引号 11330206002954449B/2024-207876
组配分类 征求意见与反馈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24-1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卫生
征求《中国竞彩网印发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本次征集开始时间:2024-11-28 结束时间:2024-12-28

为贯彻落实《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中国竞彩网印发推进院前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卫发〔2024〕32号)精神,加快补齐我区院前医疗急救短板弱项,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我局代拟《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请于12月28日前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反馈到北仑区卫生健康局,联系人:王佳杰,联系电话:0574-86782070,邮寄地址:北仑区闽江路629号北仑区卫生健康局医政与科教科

宁波市北仑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11月28日

为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强化区域院前急救服务能力,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局组织起草了《中国竞彩网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宁波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1-2年内全面走在前列”。结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中国竞彩网推进院前医疗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指导精神,北仑区计划加快推进院前院内融合一体化的新型急救模式建设。通过强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体系化建设,确保资源高效调度、服务及时响应,从根本上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北仑区现有院前急救体系在体制机制、服务能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文件的制定旨在针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和系统性解决方案。

三、拟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结合北仑区实际情况,文件将围绕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展开。对标省市核心质控指标,提出实现标准化急救点全覆盖、急救响应时间明显缩短、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等。采取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强化急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促进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机构运行效率四个方面共15条具体措施,着力补齐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短板,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运行效率。

四、起草情况    

2024年8月3日,我局组织召开急诊急救一体化工作推进会,邀请区卫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国家、省、市急诊急救专家共同探讨北仑区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24年10月11日召开座谈会,向相关人士征求意见,收到3条建议并纳入草案修改内容。 2024年11月25日至27日,政策法规科对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提出修改意见2条,均已采纳。最终形成《中国竞彩网印发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中国竞彩网印发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为扎实推动我区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建全和完善与我区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院前医疗急救功能,提升院前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平时能急救、关键时刻能应急的紧急医疗救援队伍,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和社会应急医疗联动需求,不断提升紧急医疗救援整体工作有序开展,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双一流双示范”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资源共享、机制创新,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立足点,通过创新顶层制度设计、理顺管理运营机制、优化服务保障模式、健全急救网络体系、强化急救队伍建设等综合举措,深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改革,建设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和城市运行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公益性,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明确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运行模式,补齐区域院前医疗急救短板,强化政府投入和保障责任,实现急救队伍、车辆装备、物资设备、服务运营、机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一体化、日常急救和应急救援一体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急救技能广泛普及,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急救事业发展的氛围。

二、工作目标

至2027年,建成以区急救中心为核心、各急救点为基础,政府主导、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体系,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长足发展,实现指挥调度信息化、急救装备现代化、应急救援一体化的目标,立体化医疗救援初具规模,形成衔接紧密、平战结合、保障有力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机制。

具体指标:

1、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并设置直属急救点。直属急救点和其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共同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

2、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中心城区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其他地区急救服务半径≤10公里或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急救点,提升院前急救响应速度。

3、按照至少每3万常住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负压救护车配置率至少40%。

4、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120调度员要开展远程生命医学指导;建立院前心肺复苏成功奖励机制;当班救护车自动心肺复苏仪配置率达100%;持续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5、建立院前院内急救数智一体化信息系统,二级以上设有急诊科的医院“救护车到达预通知”应用覆盖100%,实现“上车即入院、信息实时传递”功能。

6、急救人员配置应满足服务需求。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急救车辆逐步实现配备1名急救医师、1名急救护士、2名急救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

1、强化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区急救中心组织体系。建立集成完善的120急救信息调度指挥系统平台,实现对辖区内院前急救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在统一指挥调度和统一质量控制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建立规范统一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院前急救人员绩效工资合理分配。

2、健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结合城乡功能布局、人口规模、服务需求,科学编制辖区院前医疗急救点设置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依托辖区内医疗机构建设急救点,并探索利用消防站、派出所等现有设施,改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条件,优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按照《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点建设基本标准(试行)》,推进全区急救点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3、加强急救车辆等急救运载工具和装备配置。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遵循合理、必须、均衡、厉行节约原则,合理配置急救点救护车数量。完善不同用途和性能的救护车配备,车载急救、通讯设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现场心肺复苏、呼吸循环支持、创伤救治搬运等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基本需求。在浙江省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装备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增配自动心肺复苏机、可视喉镜等急救专业设备,并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便携式B超、新生儿保温箱、生化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现场抢救、途中救治及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4、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人员资源配置。根据救护车数量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的人员配备,逐步满足“一车四人”的配置标准,确保每支急救队伍的人员配备完整、专业,以提升应急反应的效率和质量。将院前医疗急救医师列入急需紧缺人才岗位,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专项编制,保障急救医师等关键岗位的人员需求,优先保障基层站点的用人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人员编制。建立院前急救医师、院内急诊医师定期互派轮岗制度。

5、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院前医疗急救培训基地,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人才培养、合作与协同创新机制,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的岗前培训、岗位复训、专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公立医院临床医师(含中医)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固定服务模式,每年滚动选送临床医师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急救中心连续工作不少于6个月,视作晋升职称前下基层对口支援服务时间。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院前医疗急救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应急能力,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高效运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6、科学实施人员分类管理。结合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特点,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分为急救医师、急救护士、急救员、调度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等,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严格执行配置标准。医疗机构选送至院前医疗急救一线工作的急救医护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含岗前培训时间)。

7、畅通急救人员职业发展通道。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应建立对轮转医师、轮转护士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并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纳入到中(高)级职称评定中,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赋分,对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医师、护士优先晋升。建立急救人员转岗机制,对于服务满10年以上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合一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需转岗,经考核合格后,可推荐至相关公立医疗机构或院前急救行政管理工作。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评兼顾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特点,重点考察专业性、创新性及临床综合服务能力,适度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对长期扎根院前医疗急救一线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晋升倾斜。

(三)促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高质量发展

8、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急救建设,努力打通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化堵点,推动“上车即入院、信息实时传递”的救治模式,实现院前医疗急救车辆、药品、器械、耗材、电子收费等数字化管理。探索建立调度员、医学专家、现场人员等视频连线联动机制,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救治的科学指导,实现院前医疗急救业务的专业化、精准化管理。健全区域急救系统预警监测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历史数据科学研判急救需求,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急救调度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9、促进院前院内融合发展。建立以急救病种为依据的资源配置,以区域常见危急重症为牵引,以缩短病人救治时间、提高生存率为目标,完善院前医疗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的专业团队配置,确保医护人员配置满足工作量和服务需求。建立急诊急救联盟管理领导小组,完善绩效评估机制,针对患者接诊、转运、入院、治疗等各个环节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工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提升急危重症协同救治能力,探索“院前—急诊(EICU)—五大中心(专科)—重症(ICU)”一体化管理。

(四)拓宽院前医疗急救联动运行深化内涵建设

10、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明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针对 区域危化品集中的特殊救援需求,建立由应急、消防、海事、卫健等部门以及危化品企业?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优化救援流程,实现对危化品事故的快速、精准处置,确保应急救援力量对区域内危化品泄漏等高风险事件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优化急救装备配置,配备危化品专用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保障急救人员安全高效执行任务。公安、交通、应急、消防、卫健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换,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升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11、实行非急救转运服务分类管理。设置“96120”专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明确界定院前医疗急救和非急救转运服务的业务范围,建立分类转运机制,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利用效率。依托“浙里急救”“优享照护”应用以及全市非急救转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统一受理呼叫、统一调度指挥。开展医疗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社会机构非急救转运服务试点工作。

12、建立社区化联动服务模式。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街道网格员、志愿者组织等相关人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合作的救援体系,提供心肺复苏和创伤止血等紧急医学救援服务,实现急救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急救响应的可及性。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理优势,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三网融合模式,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做出预警,避免老年化社会非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占据大量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缓解急救资源短缺现象。

13、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扎实推进区急救中心、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人员培训工作,完善急救培训科目和技术标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师资队伍,有序将应急培训向重点公共场所、大型企业延伸,加强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指导,固化与110、119等相关应急部门的联动协作及社会面急救知识科普机制。依托急救科普馆平台,全面提升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通过互动展示、模拟演练等形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与实际操作能力,营造全民参与急救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社会应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成立由区领导担任组长的北仑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将院前医疗急救规划纳入本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资源布局规划。各有关部门、街道要统筹参与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作,明确部门责任和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和年度目标,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共同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畅通运行机制。制定院前医疗急救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列支项目,配足院前医疗急救所需各项经费,满足院前医疗急救实际保障需求。对区急救中心符合规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

(三)强化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发展。区委编办要积极落实涉及院前医疗急救业务亟需的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额度的核定。区财政局要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及从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人社局要建立完善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核定区急救中心中高职称占比。区资源规划分局要保障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用地规划需求。区发改局要积极支持改善院前医疗急救相关基础设施,优先保障医疗急救点标准化项目建设,加强医疗急救保障政策协调。区卫健局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行业指导和管理,健全和完善院前医疗急救队伍的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急救专业队伍稳定性和提升业务素质。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管理局等要在警医联动、高速通行、应急救护等方面予以支持。其他有关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落实相关工作。

(四)加强督导考核,促进工作落实。以“健康浙江”考核为载体,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纳入到政府考核体系内,以项目清单制落实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强化领导小组的督查、评估和考核机制运用,及时掌握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进展,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域及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和问责,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和及时总结发展经验,综合评价北仑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