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3023/2024-199166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
成文日期 2024-04-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3023/2024-199166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
成文日期 2024-04-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和区委“双一流双示范”部署要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推动美丽北仑精彩蝶变,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港城示范区。

一、2023年主要工作成效

北仑区再夺省治水“大禹鼎”金鼎,成为全市唯一一个两次夺金鼎县市区,连续第六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通过省三星级“无废城市”评估验收,连续第三年获得美丽宁波考核第一,作为全省唯一县市区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中国角边会作经验分享。北仑区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签订战略协议共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创新标杆区,成功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省首批环境健康友好试点、多级防控体系建设试点,3个减污降碳案例被生态环境部发文推广,连续四年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镇海棘螈保护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生态环境分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纳入“浙里环境监测”建设试点,多级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浙环应急”建设试点,“绿岛在线”应用场景在省厅数字化改革会议上演示汇报。梅山湾建成首批省级美丽海湾,宁波海洋研究院入选全省第二批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区块链赋能打造全流程“链”上监管》案例成为全系统唯一基层实践案例入选浙江省清廉单元建设十大提名案例,环评“一件事”改革获评自贸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预防式执法体系建设荣获区共同富裕十佳案例。生态环境分局成为全省仅有的2个县市区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唯一获评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和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获全省监测技术比武集体二等奖、全市监测技术综合大比武集体一等奖、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集体二等奖。

2023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2.8%,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137微克/立方米,三项指标均达到年度考核目标。12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自然和谐共生,聚力打好美丽北仑建设整体战。一是美丽北仑建设提级谋划。深入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区委常委会专题学习研究美丽北仑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区五套班子参加,会议规格和参会人数均为近年之最。将美丽北仑建设工作整体纳入高质量考核,在全面承接美丽宁波考核的基础上细化约束性指标和激励性指标,提升美丽北仑对街道考核比重,进一步压实属地街道责任。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启动海洋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陆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动植物1211种打造“一山一湾一海”生物多样性调查品牌。持续加大镇海棘螈保护力度,建立镇海棘螈保护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北仑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布“山海”生物多样性体验路线,累计接待研学、参观超2万人次,年经济效益超150万元三是公众参与模式特色突出。与部宣教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标杆区。积极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建立以宁波生态文明教育馆为核心的“1+X”公众设施开放体系,生态文明教育馆完成改造并向公众开放,接待胡伟副省长等一批领导。完成13家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积极筹办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现场会。

(二)聚焦服务发展大局,聚力打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战一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进北仑电厂、亚洲浆纸、环洋碳三产业园等2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服务保障梅山铜精矿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施工建设。积极推动铝压铸产能破解,10余家铝压铸企业完成审批。二是强化政策支撑扶持出台《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举措》,发挥“两山”基金会资源配置的独特作用,统筹150万元开展“绿岛”园区环保管家服务,管家服务家次超过3600家次。指导企业开展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申报,累计发放补贴超过500万元。积极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495万元。三是强化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环评“一件事”改革,大力开展“打捆”审批,积极推进“两证通办”“多评合一”。80家企业通过10本打捆环评完成审批,环评编制费用下降60%,环评审批效率提升60%。全面推行排污许可电子证照,推动排污许可全程网办,累计发放电子排污许可证120余张。

(三)聚焦绿色低碳转型,聚力打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战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是探索一条减污降碳北仑路径印发实施《北仑区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方案》,推进火电、钢铁、造纸、石化化工、电镀、港口等六大重点行业协同降碳,开展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申报,为打造工业型城市减污降碳“北仑样板”奠定良好基础。积极开展大榭开发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国家试点,完成大榭5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全面提升园区清洁化生产水平。二是打造一批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入库大榭石化五期、万华化学、北仑电厂等减污降碳项目20个,预计达产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20万吨/年。积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推动北三集司实施开展“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应用工程,常态化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等试点,提升港口、船舶清洁化水平。三是培育一批低零碳细胞。积极推进省级低(零)碳试点建设,指导梅山街道、灵峰工业社区总结试点建设评估,鹰山社区6个村社区申报第三批低零碳建设试点,总数超过15家,数量位于全市前列。

(四)聚焦优美生态环境,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升级战一是提升清新空气品质推进VOCsNOx协同减排,开展石化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整治34家石化化工企业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114项整治提升工程,21家企业完成达到大气绩效评价B级及以上标准。联合海事交通等部门重点完成6个万吨及以上码头VOCs治理,减排VOCs500吨。开展重点行业低效设施专项治理,88家企业完成低效设施整治,启动区域活性炭再生中心建设。加大老旧柴油货车和老旧叉车淘汰,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1010辆,老旧叉车231辆,共计发放财政补助116万元。加强亚运等重大活动保障,确定125家政企协商减排企业,完成十一轮重点监管企业核查,亚运保障期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扎实开展噪声专项治理行动,完成太河路省级噪声交办件销号工作。二是塑造亲水乐海风光。开展入海排污口核查整治行动,累计完成198个入海排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污水零直排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提升生态洗衣房305个,完成176家企业工业污水零直排排查整改,累计投入1.28亿元基本完成北仑表面处理中心污水零直排标杆园区建设。加大海漂垃圾清理整治力度,组织开展清滩行动10次,清理海漂海滩垃圾35吨。印发《宁波市梅山湾美丽海湾建设实施方案》,完成梅山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全速推进梅山湾美丽海湾建设。全面压实治水责任,印发《北仑区“甬有碧水”绩效考评及资金奖惩办法(试行)》,统筹财政资金3000万元,将全区378条河道纳入考核范畴,每月对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下发水质超标通报预警,全面加强水质绩效评价。三是打造清废净土样板。加快固废基础设施建设,飞灰综合利用、活性炭再生中心、协同处置炉渣等4个危废规划项目纳入宁波市2023-2025年危废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指导大榭石化-镇海炼化、华泰-利万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帮助企业节省危废处置成本3000万元。持续完善小微收储运体系,3家小微单位累计收运一般工业固废4500吨,危险废物2000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北仑区就“无废城市”建设做典型发言。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完成28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评审,完成宁波经开区地下水详细调查和大榭开发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开展化工园区新污染物治理调查试点,累计排查发现新污染物10余种。

(五)聚焦现代治理能力,聚力打好改革创新驱动变革战一是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开发上线“绿岛在线”“总量云”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其中3个应用场景获评2022年度市生态环境系统优秀应用场景,“绿岛在线”应用场景在全省数字化改革会议上演示汇报。开展AI智能实验室和LIMS系统建设,北仑分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建设项目作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列入省厅“浙里环境监测”建设试点,并获省厅复函支持2023年谋划开发“绿满港城”“美丽海湾”应用场景,“绿满港城”应用场景列入市级试点。二是科技监管精密高效新建7套红外热感应高空瞭望设备,形成秸秆巡查发现处置闭环体系。完成4套市级噪声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投入70万元建设6套区级噪声自动监测站和15个社会噪声站,整体提升区域噪声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推进郭巨最美空气自动站和总台山空气小微建设,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积极推进用电工况建设,160家企业累计建成用电工况监控点位超2300个,投入230万元采购红外热成像设备、无人船等设备,常态化开展走航监测和无人机巡查,问题精准发现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系统改革整体集成。将“绿岛”集成改革融入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积极打造积极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示范区。积极培育上市拟上市、全国单项冠军等正面清单企业68家,数量全市领先。推进绿色保险园区统保,绿色保险投保企业175家,投保数量全市第一。全域推进“绿岛”改革,累计覆盖27个园区近1000家企业,累计建成环保治理共享设施25套,累计为企业节约治污成本2000万元以上,积极推进“绿岛”改革市级标准制定。

(六)聚焦生态秩序维护,聚力打好环境安全底线守护战。一是督察整改提质效。完成4项历轮中督共性问题和2项2022年省委专项督察问题整改销号,高标准完成省委巡视问题整改,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以“七张问题清单”为总抓手,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累计问题纳入数量全市领先,“绿岛”改革案例纳入市级示范榜,“七张问题清单”指数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2。二是执法练兵促履职。以“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为目标,坚持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全面提升执法履职效能。2023年1-9月,办理各类环境信访244件,同比下降11.1%。立案查处50件,处罚款962万元,查办危险废物、自动监控违法犯罪案件3起,第三方弄虚作假案例4件,完成查封扣押等五类案件7件,4个案例纳入省级典型案例。三是亚运保障护平安。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270家次,发现环境安全隐患285条,环境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强化亚运保障期间应急准备,积极参与象山突发水污染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练,获得市局表扬。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一体推进台塑园区、青峙化工园区、宁波大榭开发区等3个化工集聚区和北仑表面处理中心等专业园区多级防控体系建设,宁波经开区和大榭开发区列入省级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试点,部应急中心调研时对北仑多级防控体系建设高度肯定。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以全省第五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和大美宁波“156”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总体牵引,立足港口、产业、开放优势,坚持系统观念、高位统筹谋划、注重破立并举,坚决扛起大区挑大梁、前沿争前列、先发再先行的使命担当,突出辨识度、差异化、示范性,以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验收为载体,谋划6113”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聚焦生态领跑、生态护航、生态传播、生态惠民、生态智治、生态清朗等六条实践创新路径,打造十个改革创新成果,推进十大类重点项目,力争省级“三大奖”全覆盖(美丽浙江七连优秀,“大禹鼎”金鼎三连夺鼎、“无废城市”提星捧杯)、“三大考核”再创优(美丽宁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发展考核)、“三大指数”再提升(无废指数、减污降碳指数、七张问题清单指数),努力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形成中国竞彩网具有北仑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港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厚植根基。

一是“减污降碳、生态领跑”的实践创新路径。统筹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大榭开发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国家试点等两大创新试点,以重点园区、石化化工等产业集群为单元,探索临港地区减污降碳新模式,力争培育20家以上减污降碳标杆企业,整体提升50家园区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立足港口特色,探索绿色低碳港协同治理模式。深化“两场一仓一中心”整治,加强化工码头、原油成品油码头储罐等有机物料装卸管控,稳步提升海铁联运比例和高低压岸电使用率,整体提高港口清洁化水平。推广梅山低碳港“风、光、储、氢”等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立足产业特点,探索临港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青峙片区推动环洋碳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落地,打通化工、造纸跨行业资源能源深度利用;临港片区重点实施PDH等延链补链项目,建强宁波钢铁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固废资源化产业链;大榭片区打造万华低零碳工业园区;郭巨片区发展LNG综合利用,海靖、光大环保固废资源化循环发展产业链。立足开放优势,探索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改革优势,开展自贸试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探索自贸试验区VOCs排污权收储和交易制度,开展碳关税研究

二是“服务发展、生态护航”的实践创新路径。更好统筹好“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强要素保障。强化环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总量云”测算与排污权核对,回收挖潜一批;通过环保补助激励与工程性举措减排,减排收储一批;通过排污权交易,交易调剂一批,确保环境资源要素家底清晰、储备充盈。优化审批服务在自贸试验区全域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扩大“打捆”环评“多评合一”“两证通办”改革试点,推动项目环评“瘦身”,全面推行排污许可电子证照。深化治污攻坚。大力开展大气绩效提级行动,AB级企业保持全市领先,深入推进VOCs源头替代和深度治理,率先构建活性炭循环再生体系。坚持数字治水,全面提升重点河道、断面水质溯源分析能力,深化“污水零直排”创建,争创“污水零直排”省级标杆园区。“甬有碧水”资金分配考核为导向,推进一批截污纳管、清淤整治、生态修复的工程治水措施。大力推进海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王家填埋场等固废补短板设施项目,联合部固管中心开展化工行业危险废物自行处置标准研究,提升区域“无废指数”。更新执法方式。深化预防式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按照“正面清单扶持一批、行业整治规范一批、‘绿岛’园区建设一批、低散乱污淘汰一批”的工作原则,重点完成10个行业整治,建成正面清单企业100家,“绿岛”园区企业覆盖1000家,环保管家服务企业10000家次以上。全面提升用电工况监控、在线监控等非接触科技监管覆盖面,建立完善数字预警体系,健全非现场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绿岛”集成改革,出台“绿岛”改革市级标准,为全市提供示范样板。

三是“公众参与、生态传播”的实践创新路径。确立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馆、打造全国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标杆区两个目标,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实践体验地建设,多维度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持续擦亮“绿满港城”公众参与品牌。推进生态环境融媒体平台建设,办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承接高规格现场会、论坛,上线“云上游览、线下观摩”的“绿满港城”公众参与平台,构建大宣教格局。发挥“两山”基金会和环保联合会桥梁纽带作用,成立环保志愿者服务中心,构建以生态文明教育馆主阵地“1+X”的公众参与环保治理模式,推动四类规定设施和六大类临港产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四是“绿色共富、生态惠民”的实践创新路径。锚定建成全国美丽海湾,打造全省首批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两大目标,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擦亮美丽北仑建设金名片。拓宽共富路径,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健全区级治水激励机制,常态化保障治水激励资金3000万以上。加大“镇海棘螈”“中华水韭”等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推进湿地保护、海岸线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放大梅山湾美丽海湾生态优势。建成全省首个海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健全生物多样性研学机制,多维度打造“山海”生物多样性品牌。加大“两山”反哺力度,推动“镇海棘螈”主题馆、“山海协作”等生态公益项目落地。率先试点建立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防治相结合的环境健康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探索工业发达地区环境健康友好实践创新。

五是“数字赋能、生态智治”的实践创新路径。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多级防控数字监管平台两个省级试点场景建设,完善区级“生态环境大脑”。融入全省监测“一盘棋”,完成LIMS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建设,全省首个区县级水质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全面投入使用。结合全省多级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做好“浙环应急”中“多级防控体系”应用模块深度开发,实现环境风险实时感知和远程可控,提升化工园区整体风险智控水平。建成郭巨街道、青峙化工园区环境空气自动站、总台山空气小微站等站点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全感知体系。上线“美丽海湾”智先锋和绿满港城应用场景,提升“总量云”“绿岛在线”“固废公交”等已建场景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