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仑区第二届减重大赛闭幕式暨体重管理健康集市在青年体育公园举行。本次大赛吸引成人组418人和青少年组34人参与。成人组全区总减重超2244.9kg,总腰围减了3455.5cm,平均下来每个人减了10斤多;青少年组合计减重99kg,减重的同时身高也稳步增长。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减重选手们咬牙坚持56天,用一顿顿健康餐、一次次坚持运动拼出来的。
马贤和,普通上班族,成功减重15公斤。现场,34岁的马贤和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减重经历。“两个月的‘战斗’结束,站上秤的那一刻,看着屏幕上那个比之前少了近30斤的数字,很激动!”
采访中,马贤和告诉记者,在参赛前,他是街坊邻里眼中“吃嘛嘛香”的爽快人。“恨不得用盆盛饭”是他的日常,体重最重飙到了110公斤以上。
改变,从换一只碗开始。马贤和把家里的大碗收起来,换成了女儿用的小号餐具,曾经占据茶几C位的薯片、饼干,被西红柿、黄瓜取而代之,水杯变成了“形影不离的战友”,以前不爱喝水的他如今每天捧着杯子喝够2000毫升,每天饭后还必须出门散步走半小时。“雷打不动,哪怕下雨,就在楼道里爬楼梯。”他说,“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像下台阶一样往下走,那种成就感,比玩游戏通关还爽”。
王骏祺,五年级学生,成功减重7公斤。“孩子11岁,是青少年组第5名。”王骏祺妈妈眼里满是欣慰。
参赛前的王骏祺特别爱吃油炸食品,体重悄悄涨到了同龄孩子的上限。一家人尝试过很多方法,直到了解杨斌医生团队的“7+3多学科健康体重管理”方案,全家才明白:“减重不是饿肚子,是吃对饭。”
之后,妈妈开始每天给王骏祺准备“211减脂餐”:餐盘一半装着清炒时蔬,四分之一是清蒸鱼、水煮蛋这类优质蛋白,剩下四分之一是杂粮饭或玉米。这套方法最贴心的地方是不影响长身体,11岁的骏祺正是长个子的关键期,蛋白质和碳水的科学搭配,让他在减重期间身高还悄悄长了1厘米。
更可靠的是,整个减重过程有专业人员“托底”。赛前,医生给王骏祺做了全面的健康评估,排除了潜在风险;中途,营养师会根据他的饮食反馈调整方案;每周还有健康监测,看着数据一点点变好,全家都更有信心。
闭幕式上,50人获减重达人奖、10个团队获优秀减重团队奖、10名青少年获减重小达人奖。(记者 彭雅丽 严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