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心 花开两地 美姑学子在仑的成长与回响
发布时间:2025-10-14 08:31:29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E50EC0D7EBA5C6E91B789AE0394138BB.jpg

美姑学子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陈奕颖 供图

“这些模型是我们亲手做的”。

“很好啊,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日前,在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现代化实训车间里,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的少年向美姑县党政代表团介绍自己做的参赛作品。一位来自美姑县的党政代表团成员,也向学生表达了赞叹和期望。

漫步校园,代表团的每一步,都踏在美姑学子成长的印记上——从现代化实训大楼,到飘着荞麦香气的“水泊凉山”创业门店,再到浃江直播中心……一段印证着跨越山海、彼此成就的故事,也在这一路上,徐徐铺展。

启航:从山海之远到心灵之近

对于彝族姑娘阿都拉洛而言,在北仑的三年求学时光,是一段被温暖照亮的旅程。

在北仑职高,阿都拉洛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会计专业,全身心投入学习。如今,她已成功考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迈向了更大的人生舞台。她说最难忘的是这里的人情温暖:“不管是老师、同学,还是社区的叔叔阿姨,甚至是宿管阿姨、食堂大叔,大家都像家人一样关心我。”

阿都拉洛是美姑学子在仑求学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北仑职高已累计接收了5批共90名来自美姑的学生。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中,7人留仑就业,3人考入大学。

依托坚实的校企合作,学校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在设备先进的实训中心里,他们锤炼专业技能;在“水泊凉山”创业门店中,他们学习经营管理;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竞赛的赛场上,他们挑战自我、崭露头角,创造新的可能。

启迪: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

“美姑的孩子来这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更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东西部教育协作的深层意义,不仅是一次单向的帮扶,更是一场深刻的双向滋养。

学生地立布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种“双向启迪”的生动写照。在北仑,他从一个说话就脸红的腼腆少年,成长为校园里凉山特色产品专营店“水泊凉山”的店长。这家由美姑学生自主运营的门店,不仅让他学会了进货、管理和算账,更成为他传递民族文化的窗口。

地立布立下志向,未来,他也要续写自己的故事,在北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把中国竞彩网凉山的好产品带过来。

从被照亮到主动发光,美姑学子带来的民族文化、奋斗精神以及对人生多样性的诠释,都为北仑这座“青年理想之城”增添了更加深厚的内核。

启示:从接受者到播种者的蜕变

教育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当一批批美姑学子带着从东海之滨汲取知识养分和开阔视野重返故乡时,他们正完成一场从“接受者”到“传播者”的转变,成为推动美姑发展的“小小火种”。

这种转变,最先体现在美姑家庭对教育认知的改变上。

俄其古以,来自美姑县农作乡甲谷村,是位五个孩子的父亲,见证大女儿在北仑的蜕变后,今年又将小儿子送上了开往宁波的列车。

这份跨越山海的信任,是对北仑教育的最大肯定,也印证了东西部协作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而更深远的影响,正随着学子们多样化的“归来”,在美姑的土地上悄然生发。

“听故事的人,终将成为讲故事的人。”地立布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美姑学子的心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带回美姑的不只是技能证书,更是未来发展的“方法论”。

山海相连,教育作舟。当东海的风吹拂大凉山的索玛花,当海港的潮声应和着彝家的歌谣,美姑与北仑的这场温暖相遇,不仅改写了个人命运,更诠释了教育共富的深刻内涵——真正的协作,是成就彼此的完整,是让每一份独特都能焕发光彩,让不同的文明在交流中共同生长。(记者 周佳贝 谢 挺 通讯员 陈奕颖 葛飚明 张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