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4449B/2025-218772 | ||
| 组配分类 | 征求意见与反馈 | 发布机构 | 区府办 |
| 成文日期 | 2025-11-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4449B/2025-218772 |
| 组配分类 | 征求意见与反馈 |
| 发布机构 | 区府办 |
| 成文日期 | 2025-11-03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竞彩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国竞彩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立足北仑产业基础,系统谋划全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和区域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我区牵头起草了《北仑区(开发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现将该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有关单位和公众可在2025年11月3日至2025年11月12日期间,通过电话或者书面的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联系人:董皓,联系电话:0574-89381821。
通讯地址:北仑区四明山路775号(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2025年11月3日
一、政策制定背景及制定依据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竞彩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同月,宁波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宁波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部署,落实省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区域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平台和融合高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二、政策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国务院《中国竞彩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宁波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北仑区产业发展实际制定。
三、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北仑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方向和保障措施。
1.目标要求:提出实施"321"战略,布局三大终端赛道、两大基础领域、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设定了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2030年达到320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
2.培育体系:构建"产品层-基础层-应用层"三层产业培育体系。产品层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基础层发力智能芯片和智能软件;应用层在智能巡检、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港口、城市服务等领域打造标杆场景。
3.重点任务:部署五大行动,包括主体招引培优、核心要素供给、标杆场景攻坚、平台协同跃升、支撑体系升级,系统推进产业发展。
4.保障措施:提出构建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深化区域协同、落实安全治理等具体措施。
四、管理执行标准
各相关责任单位需根据《行动方案》中明确的任务分工,制定具体落实计划。建立动态跟踪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按期推进、目标如期实现。
五、注意事项
本《行动方案》旨在为全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和行动框架。各街道、功能区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主动对接,细化工作举措。区内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场景开放、技术攻关和平台建设。
六、关键词解释
1."321"战略:布局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3大赛道,升级智能芯片、智能软件2大领域,打造1批标志性应用场景。
2.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
3.标杆场景:在特定领域形成的,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案例。
七、政策适用和施行日期
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北仑区(开发区)范围内从事或规划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各类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服务平台等。
2.施行日期:自正式印发之日起实施。
八、政策适用和施行日期
解读机关: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解读人:董皓
联系方式:0574-89381821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部署,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区域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平台和融合高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目标要求
立足北仑经济强区、工业强区优势,以“人工智能+”行动为引领,坚持产品牵引、芯软联动、数算支撑、人机协同、场景驱动的发展路径,实施“321”战略,布局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产品三大赛道,升级智能软件、智能芯片两大领域,围绕智能巡检、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港口、城市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创新”协同机制,建设成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群的关键基地,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人工智能+”融合高地。
到2027年,全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力争在“主体、产品、场景、生态”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50家,新增市级及以上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场景试点项目50个、60个,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及“揭榜挂帅”任务达到20个,形成高成长企业梯队,智能巡检场景成为全国标杆。到2030年,全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20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比重显著提升,人工智能与现代化产业融合达到一流水平。
二、培育体系
(一)聚焦终端创新,做强产品层
1.智能机器人。坚持“整零协同”,加快发展一体化关节模组、高性能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新型执行器,发展高性能材料、电子皮肤等,布局工业人形机器人,推动自适应运动控制等关键算法与硬件系统协同创新。
2.智能网联汽车。搭建“零部件-整车-车联网服务”智能生态,推动智能座舱、线控底盘等智能升级,支持高端模具与轻量化材料研发应用,提升智能网联整车产能,布局车载智算平台与智能车控软件,推动专用模型在智驾场景应用,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3.智能终端。构建智能终端产品矩阵,发展高速高精数控机床、AI医学影像等高端智能装备,升级智能安防、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终端,布局低空系统关键部件、整机、智能调度平台等。
(二)促进芯软协同,做实基础层
1.智能芯片。推进车规级SoC、MCU等研发与制造,拓展工业控制、机器人等专用芯片,支持芯片设计,夯实材料优势,布局存算一体架构等前沿项目。
2.智能软件。发展AI工业仿真、智能3D设计等工业智能软件,积极布局嵌入式智能软件,推进垂直场景应用软件升级,支持软件企业向人工智能服务商转型,开发智能体,拓展“模型即服务”、“数据即服务”等新业态。
(三)强化场景驱动,做亮应用层
1.智能巡检。面向石化、钢铁、能源等行业,针对高温高危、易燃易爆、信号盲区等危险恶劣复杂作业场景,加强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应用,示范打造“环境感知-诊断预警-处置优化”的全链路智能巡检体系。
2.智能制造。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应用,打造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示范样板,推动机器视觉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工艺动态调优等场景迭代。
3.数字贸易。聚焦“展贸-仓储-物流-金融”全链路,结合大宗商品、跨境电商等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在数字仓单、智能订舱、贸易通关、货物监管、验货交割、海外调度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4.智慧港口。聚焦装卸作业、集卡调度、设施运维、多式联运等场景,加强人工智能与5G等技术集成应用,深化智能无人装备应用,建设海铁联运协同管理平台,推动监测系统覆盖“货、船、箱、车”全链条。
5.城市服务。建设数字政府2.0,做亮智慧诊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民生场景,做深交通优化、环境监测等城市场景。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主体招引培优行动,拓展产业规模能级
1.开展产业链群精准招引。打好“揭榜攻关+场景开放”“基金+基地”“以赛引优”等招商组合拳,持续吸引国内外优质人工智能企业、人才(团队)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学技术局、区生态湿地办、区芯港小镇建设管理中心)
2.培育人工智能企业群体。建立区级人工智能企业库,开展企业梯队培育。设立特色孵化器,培育优质科创企业。推动产业化项目发展。(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学技术局、区生态湿地办、区芯港小镇建设管理中心)
3.支持存量企业拓展与转型。支持龙头企业输出具有行业特色的整体解决方案。实施产业协同培育工程,支持平台企业开发轻量化AI工具、行业“链主”应用AI技术,带动供应链协同升级。(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学技术局)
(二)实施核心要素供给行动,夯实产业基础底座
1.提升数据开发应用水平。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贯标,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开展数据资产入表登记。支持面向优势产业建设高质量数据集与语料库。(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数据服务中心、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加快垂类模型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开发轻量化专用算法和分场景专用模型,开发多场景智能体,在智能巡检、智能制造、数字贸易等领域形成典型智能体创新应用案例。(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数据服务中心、区科学技术局、开发区商务局)
3.加强算网资源供给适配。推进5G独立专网试点与企业网络升级工程建设,引导自建算力的企业实施国产化算力布局与异构芯片适配。引进算力服务商,围绕应用需求开展智算资源对接。(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数据服务中心)
(三)实施标杆场景攻坚行动,增强产业应用协同
1.打造标杆场景工程。健全“场景征集-项目建设-试点推广”机制,围绕“AI+制造”“AI+港口”等方向,谋划开放一批“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在服务业关键领域推广“AI+小快轻准”工具包。(责任单位: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开发区港口事务管理局、开发区商务局、开发区服务业发展中心)
2.建立分业施策机制。建立“一链一策”推进机制,提炼行业“AI+”共性需求,推出场景指南。围绕梯次推进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支持企业开展诊断咨询。(责任单位: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3.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支持整机及零部件企业围绕技术底层、供应链等开展AI协同应用。实施数智化绿色化协同改造项目,建设零碳工厂。(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四)实施平台协同跃升行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1.支持企业牵头技术攻关。支持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联合申报各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中试平台。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浙江“数智优品”等。(责任单位:区科学技术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2.建设公共平台服务体系。建设运营工业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提升场景训练、适配验证等服务能力。联合行业机构,开展技术对接、成果推广等活动。(责任单位:区科学技术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3.加强复合人才引育集聚。设立区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人工智能专项。实施“数智工匠”培育计划,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培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等新型技能人才。强化对企业人才、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责任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数据服务中心)
(五)实施支撑体系升级行动,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1.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聚焦“三园引领”,加快机器人产业园、芯港小镇、甬江科创区智能汽车软件园建设,支持凤凰新城、平易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楼宇,形成“多点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开发区重点项目办、区科学技术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优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开展产业链优质项目投资和落地发展。支持金融机构研发特色融资和保险产品,构建股权、债权、保险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责任单位: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开发区金融创新发展局)
3.深化自贸制度创新赋能。强化自贸开放平台赋能,积极争取人工智能领域先行先试赋权试点。依托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北仑数据要素服务站,支持数据产品上线展示交易。(责任单位:开发区自贸区政策法规局、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区数据服务中心、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四、保障措施
构建北仑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保障任务分层落实。统筹要素资源,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深化区域协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唱好杭甬“双城记”。贯彻落实安全治理规范要求,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起草单位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在完成《北仑区(开发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草拟工作后,于2025年11月3日至11月12日,通过北仑区人民政府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求情况反馈如下:截至2025年11月12日,通过电话或书面渠道共收到社会各界反馈信息0条,即未收到针对《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疑问咨询或其他相关意见。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局
2025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