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25-217088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成文日期 2025-09-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25-217088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成文日期 2025-09-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北仑区人力社保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上半年,区人力社保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问题破局发力,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532人(全市第一);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增速达29.57%(全市第一梯队中第一);“探索构建大学生引进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探索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出海便利化改革”两项工作入选2025年全省人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试点项目;宁波市技能大赛斩获5金3银4铜,创历史最佳成绩;海天“蓝金领人才工厂”“引才+实训+高质量就业”模式获人社部高度肯定;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人力资源赋能研究院落地,全省首创、自主研发“浙里智仑办”系统成功应用等工作获肯定性批示。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构建“来仑就好”服务矩阵,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截至6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532人(全市第一),登记失业率2.44%,持续保持低位。一是稳岗优工兜牢底线。制定稳就业工作方案,建立失业应急处置机制,开展涉美贸易企业阶段性用工监测100余家次,全面落实稳岗就业、社保缓缴等政策。二是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升级免费住七天活动,新春就业直通车系列活动获国家级媒体报道推广。构建“三招”联动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动态帮扶机制,失业人员再就业4692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43人。三是零工市场升级覆盖。打造“1个市场+N个站点”零工服务矩阵,发布岗位3万余个。新建全市首家高校零工驿站,零工市场“爱心早餐”相关活动获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推广。

(二)拓宽“职达北仑”引才路径,加快创新要素集聚

全区集聚新来甬大学生11859人(1-5月),总量全市第二。上半年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209.9亿元,增速达29.57%,列全市第一梯队中第一,累计建成35家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国家级13家)。一是招引服务沉浸式拓展。开展“职达北仑”春季大型招聘会,线上线下汇集160余家企业、3.5万求职者,助力节后复工复产。建立“大数据+铁脚板”机制,组织140余家次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28场,创新推出“考场+职场+兜底服务”三位一体招聘模式。二是产才双链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构建大学生招引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预测模型,助力产业人才招引更加精准有效。三是人力资源产业持续壮大。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探索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出海便利化改革。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人力资源赋能研究院落地,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向人力资本经营者转变,相关做法获潘书记肯定性批示。

(三)深化“技赢未来”产教融合,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6479人次,新增各类技能人才5225人、高技能人才3483人。一是细化政策引领。聚焦技能人才成长全周期,制定出台北仑区技能型社会建设十二条及配套实施细则,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同频共振”。二是优化以赛促学。推出“技赋北仑-工匠出彩”精进营20场,“港城技能之星”系列竞赛19场,吸引参赛3780人次。市级技能大赛斩获5金3银4铜,金牌总数居全市第二,创历史最佳。三是强化模式推广。以产业人才学院总院为牵引,打造“五维聚能”技能人才贯通发展体系,“引才+实训+高质量就业”培育路径获人社部高度肯定。海天“蓝金领人才工厂”技能人才培育经验在全国座谈会作典型分享,与华为公司、小米汽车等国内知名行业龙头同台参会。

(四)擦亮“安薪北仑”金色名片,强化高水平社会保障

截至6月底,共受理欠薪线索件3596件,按期处置率100%。处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658件,调解成功率81.46%,居全市第二。一是“防治”同频护和谐。打赢冬季治欠攻坚战,妥善答复线索件495件,守牢“三个不发生”底线,相关工作获潘书记肯定性批示。创新推出企业和谐指数四维“画像”,完成企业用工体检372家,“开工第一课”覆盖全区152个重点在建项目。国内首个跨区域海上重大工程综合性服务平台—“枫桥服务驿站”正式启用,实现从源头处置船员劳工欠薪向化解涉海工程类欠薪迈进。二是数智赋能提质效。全省首创、自主研发“浙里智仑办”系统,实现人工智能辅助政务处理的成功应用,相关做法获市委办公厅《宁波信息》刊发,潘书记肯定性批示。推进工伤“提效降险”一件事数字化项目,搭建工伤认定智能服务框架。三是民生保障促共富。深入推进全民参保扩围提质,截至6月底,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万人。稳步推进城乡居保缴费提档工作,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民生护航,就业服务再升级

一是聚焦重点群体。加快推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名制帮扶,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兜底求职”服务,做优做大“零工地图”,多元搭建灵活就业、余缺调剂等供需平台。三是密织服务网络。依托人社“乐业帮”工作室,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

(二)人才支撑,多维赋能塑优势

一是深耕青年人才招引。持续开展“职达北仑·筑梦盛夏”人才友好城系列活动,包括“入职第一课”、“星耀港城乐业行”研学、留学人才和出海企业专场供需对接会等。二是提速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开拓人力资源服务业高端业态,支持机构集约式“抱团出海”,迭代升级专项政策,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模式。三是融合科技创新生态。链接全国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资源,深化教科人一体化平台建设。聚焦企业需求,多元分层推进“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人才培养。

(三)技能锻造,工匠培育立标杆

一是聚焦竞赛遴选树新风。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开展“港城技能之星”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二是聚焦基本单元扩辐射。联合“乐业帮”工作室推进“技能型企业”试点创建,组织技能大师开展名师讲堂、技能示范课、实操工坊等系列活动。三是聚焦产教融合求突破。加速产业人才学院总院建设,打造“一核多院数点”融合矩阵。持续开展高职院校引才活动,强化技能人才“定制供给”。

(四)治理增效,靠前防控强保障

一是常态化监管。深化“线上+线下”365监管模式,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四实”管理。深化联合执法,延伸“枫桥服务驿站”模式,启动穿鼻岛项目。二是长效化保障。持续推进“社保卡+爱心码”,拓展便民服务场景应用。试点实施“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探索建立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制度化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是数智化提效。推进“AI+人社”功能扩容与场景延伸,强化“人机联动”处置和风险防控。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工伤“三维地图”,推动工伤预防科学化、精准化。